1. 利息过高:一些消费贷款平台在签订合同时,将利息设定得非常高,甚至超过法律规定。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,背负了沉重的债务。
2. 诱导消费:部分商家利用消费者追求潮流的心态,诱导其购买高价商品。在消费者无力偿还时,平台则以逾期为由,进行暴力催收。
3. 隐瞒真实信息:一些平台在签订合同时,故意隐瞒逾期利息、手续费等真实信息,使消费者在还款过程中陷入困境。
4. 暴力催收:为达到催收目的,部分平台雇佣“催收团队”,采取暴力、威胁等手段,逼迫消费者还款。
1. 仔细阅读合同:在签订消费贷款合同时,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,了解逾期利息、手续费等真实信息。
2. 量力而行:在购买数码产品时,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,量力而行,避免盲目追求潮流。
3. 提高警惕:对于陌生平台和商家,要提高警惕,不要轻信其宣传,避免陷入“套路贷”陷阱。
4. 寻求法律援助:在遇到暴力催收时,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,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1. 加强监管: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消费贷款平台的监管,严厉打击“套路贷”行为。
2. 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:通过宣传教育,提高消费者对“套路贷”的认识,使其具备防范意识。
3. 建立健全信用体系: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,对不良商家进行信用惩戒,降低“套路贷”风险。
4. 加强行业自律:消费贷款平台要自觉遵守行业规范,诚信经营,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