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万元的手机,销售人员承诺“年化利率仅为3.6%”。,在签订合同后,李女士仔细阅读发现,合同中约定的利息竟然高达18%,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期。李女士表示:“当时销售人员说得那么好听,没想到背后竟然有这么大的‘猫腻’。”
1. 完善法律法规,明确商家行为规范。对商家强制下款、高额利息等行为进行明确界定,加大对违规商家的处罚力度。
2. 加强监管力度,加大对商家的监督检查。监管部门应定期对商家进行检查,确保商家依法经营。
3. 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,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。通过宣传、教育等方式,提高消费者对不合理条款的识别能力,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。
4. 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,保障消费者权益。鼓励消费者积极维权,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