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虚假优惠:商家通过设置“限时抢购”、“满减优惠”等手段,吸引消费者购买。,这些优惠往往存在诸多限制,消费者实际享受到的优惠远低于宣传。
2. 虚构好评:部分商家为了提高产品销量,雇佣“水军”在各大电商平台发布虚假好评,误导消费者。
3. 虚假宣传:商家夸大产品功效,虚构产品特点,误导消费者购买。
4. 欺诈消费者:部分商家以低价为诱饵,诱导消费者购买,然后以各种理由拒绝退款。
1. 经济损失:消费者因虚假宣传购买到劣质产品,造成经济损失。
2. 信任危机:乱下款虚假宣传事件频发,导致消费者对电商平台失去信任。
3. 社会风气恶化:虚假宣传行为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,不利于社会风气的好转。
1. 提高警惕: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,要时刻保持警惕,不轻信虚假宣传。
2. 仔细阅读商品详情:在购买前,仔细阅读商品详情,了解产品特点、功效等信息。
3. 关注消费者评价:参考其他消费者的评价,了解产品真实情况。
4.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:尽量选择正规电商平台购买,避免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。
5. 保留证据:在购物过程中,保留好相关证据,如订单截图、聊天记录等,以便维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