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追求利润:互联网金融平台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,为了降低坏账率,不惜采取极端手段进行催收。
2. 法律法规缺失: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暴力催收行为的界定不够明确,导致一些催收公司有空可钻。
3. 用户认知不足:部分用户在签订贷款合同时,对催收手段了解不足,容易陷入催收陷阱。
1. 完善法律法规:我国应加大对暴力催收行为的打击力度,明确暴力催收的法律责任,让违法者付出代价。
2. 加强行业监管: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监管,规范催收行为,防止暴力催收事件的发生。
3. 提高用户风险意识:用户在签订贷款合同时,要充分了解催收手段,提高自身风险意识,避免陷入催收陷阱。
4. 建立健全投诉渠道:互联网金融平台应建立健全投诉渠道,及时处理用户投诉,保障用户权益。
5000元,由于还款逾期,遭遇了暴力催收。催收人员打电话、发短信恐吓小王及其家人,甚至上门威胁。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,小王向有关部门投诉。经过调查,相关部门对宝莉应急进行了处罚,并要求其赔偿小王损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