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电话催收:催收人员频繁拨打客户电话,不断催促客户还款。有时甚至一天拨打数十次,严重干扰了客户的正常生活。
2.短信催收:催收人员通过发送短信,向客户催收欠款。这些短信内容多为恐吓、威胁等负面信息,严重侵犯了客户的隐私。
3.社交媒体骚扰:催收人员甚至将客户的逾期信息发布在社交媒体上,公开曝光客户的个人信息,给客户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。
1.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管理,严格控制信贷规模,降低逾期率。
2.金融机构应规范催收行为,避免采取过激手段,侵犯客户隐私。
3.客户在申请贷款时,要充分了解贷款产品,合理评估自己的还款能力,避免逾期。
4.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,打击恶意催收行为,保护消费者权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