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催收手段不规范。部分催收公司为了达到催收目的,采取暴力、恐吓等非法手段,严重侵犯了借款人及其紧急联系人的合法权益。
2. 隐私保护意识淡薄。一些催收公司在催收过程中,忽视借款人及其紧急联系人的隐私权益,随意泄露个人信息,导致借款人及家人遭受骚扰。
3. 缺乏有效监管。目前,我国金融催收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,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,导致催收乱象屡禁不止。
1. 借款人应增强隐私保护意识。在申请贷款时,要仔细阅读相关协议,了解紧急联系人的权利与义务,避免个人信息泄露。
2. 金融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。建立健全催收管理制度,规范催收行为,确保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进行催收。
3. 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。完善金融催收行业法律法规,严厉打击非法催收行为,切实保障借款人及其紧急联系人的合法权益。
4. 借款人可依法维权。如遇到紧急联系人被骚扰催收的情况,借款人可向有关部门投诉,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