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起源
P2P、现金贷等金融产品的普及,部分平台为了快速回笼资金,采取极端催收手段,以获取高额利润。
2. 特点
1)手段极端:暴力、恐吓、辱骂等手段层出不穷,甚至涉及家庭、亲朋好友。
2)速度快:催收人员利用现代通讯技术,如电话、短信、微信等,实现全天候、无死角地骚扰借款人。
3)范围广:涉及借款人、家庭成员、亲朋好友等多个层面,造成恶劣影响。
1. 对借款人影响
1)心理压力:长期遭受暴力催收,借款人可能产生心理阴影,甚至引发抑郁、焦虑等心理疾病。
2)生活影响:催收人员的骚扰,可能导致借款人生活、工作受到严重影响。
2. 对社会影响
1)信任危机:暴力催收现象暴露出部分金融机构缺乏社会责任感,加剧了人们对金融行业的信任危机。
2)道德沦丧:暴力催收手段的滥用,使社会道德底线受到挑战。
1. 利益驱动
2. 监管缺位
3. 借款人意识淡薄
1. 加强监管
1)完善金融监管体系,加大对暴力催收行为的打击力度。
2)明确催收标准,规范催收行为。
2. 提高借款人意识
1)普及金融知识,提高借款人对金融产品的认识。
2)倡导理性消费,避免盲目借款。
3. 借款人维权
1)了解相关法律法规,维护自身权益。
2)积极寻求法律援助,追究违法催收者的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