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恶性催收:威胁、骚扰,让家庭生活不得安宁
1)电话轰炸:不分昼夜地打电话给借款人及其家人、朋友,甚至邻居,造成极大困扰。
2)短信骚扰:发送侮辱性、威胁性的短信,让借款人倍感压力。
3)上门催收:不顾借款人隐私,强行上门催收,影响借款人正常生活。
4)曝光隐私:将借款人个人信息、欠款情况等曝光在社交媒体、网络论坛等,让借款人名誉扫地。
2. 贷款陷阱:高额利息、隐形费用,让借款人背负沉重债务
1)高额利息:虽然声称是低息贷款,但实际上利息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。
2)隐形费用:在贷款过程中,存在许多隐形费用,如服务费、管理费等,让借款人承担额外负担。
3)续贷陷阱:借款人一旦逾期,就会陷入续贷陷阱,债务越滚越大。
1. 监管缺失: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尚不完善,导致一些贷款公司钻空子,损害消费者权益。
2. 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:许多借款人在签订贷款合同前,未仔细阅读条款,导致自身权益受损。
3. 贷款公司利益驱动:部分贷款公司为了追求利润,不顾借款人利益,采取极端催收手段。
1. 提高警惕:在申请贷款时,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,了解贷款产品的真实情况。
2. 增强维权意识:若遇到贷款公司违规催收,要勇敢维护自身权益,寻求法律援助。
3. 合理消费: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,避免过度借贷,陷入债务陷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