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,甄享购暴力催收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。据受害者透露,该公司通过短信、电话、上门等方式对逾期用户进行暴力催收,甚至威胁要对其家人进行伤害。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,也暴露了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在监管方面存在的漏洞。
1. 追求利润:作为一家金融公司,甄享购的目的是盈利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该公司在业务推广过程中,不惜采取低门槛、高利率的策略,导致大量用户陷入债务困境。为了收回贷款,公司只能采取暴力催收手段。
2. 监管缺失: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起步较晚,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。这使得一些金融公司在监管空白地带大行其道,暴力催收事件时有发生。
3. 企业文化:部分金融公司缺乏社会责任感,将盈利置于首位,忽视了消费者的权益。在这种企业文化的影响下,暴力催收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。
1. 侵犯人权:暴力催收手段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人身安全、名誉权等合法权益。
2. 社会恐慌:暴力催收事件频发,使得人们对互联网金融行业产生恐慌,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。
3. 金融秩序混乱:暴力催收行为扰乱了金融秩序,加剧了金融风险。
1. 加强监管: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力度,完善相关法律法规,严惩暴力催收行为。
2. 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:金融消费者要增强风险意识,理性消费,避免陷入债务困境。
3. 企业自律:金融企业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,承担社会责任,遵守法律法规,规范催收行为。
4. 社会监督:媒体、公众应关注金融行业动态,对暴力催收行为进行曝光,形成舆论压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