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隐私权受损:紧急联系人的个人信息被泄露,可能导致其遭受骚扰、诈骗等风险。
2. 心理压力增大:紧急联系人被催收方打扰,容易产生心理负担,影响其正常生活。
3. 法律地位模糊:紧急联系人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权益保护,一旦遭受侵害,维权难度较大。
1. 完善法律法规:我国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,明确紧急联系人的权益保护,规范催收行为。
2. 建立行业自律机制:消费金融行业应加强自律,制定行业规范,规范催收行为,保障紧急联系人权益。
3. 加强宣传教育:提高消费者对紧急联系人权益的认识,引导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,明确告知紧急联系人可能面临的风险。
4. 提供心理支持:对于因催收压力而受到心理困扰的紧急联系人,相关部门应提供心理支持,帮助他们度过难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