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监管缺失:当前,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尚不完善,部分企业为追求利益,不顾消费者权益,违规操作。
2. 利益驱动:一些企业为了降低坏账率,采取激进的催收策略,甚至不惜损害消费者权益。
3. 企业内部管理不善:大洋花在催收过程中暴露出的违规行为,反映出其内部管理存在严重问题。
1. 损害消费者权益:暴力催收、泄露个人信息等行为,使消费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,甚至影响日常生活。
2. 信誉受损:企业违规操作,导致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降低,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。
3. 社会道德风气败坏:违规催收行为违背社会道德,破坏了社会风气。
1. 留存证据:在遭受违规催收时,消费者应保留相关证据,如通话录音、短信等。
2. 向有关部门投诉:消费者可将违规催收行为向监管部门投诉,要求依法查处。
3. 寻求法律援助:如遭遇严重损害,消费者可寻求法律援助,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。
4.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:消费者在申请借款时,应选择正规、有保障的金融机构,避免陷入违规催收的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