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催收压力:逾期后,商家为了尽快收回欠款,不得不采取更为严格的催收措施。这其中包括电话催收和短信催收。
2. 法律依据: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》及相关法律法规,商家有权在逾期后采取催收措施,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3. 商家策略:部分商家为了提高催收效率,选择在逾期后的第一天就开始大量拨打客户电话和发送短信,以期达到快速催收的目的。
1. 小王:逾期后,每天接到几十个催收电话,甚至在工作时间也不断被打扰,严重影响正常生活。
2. 小李:手机短信不断,甚至收到了一些不堪入目的侮辱性短信,让原本就尴尬的逾期情况更加雪上加霜。
3. 小张:因为逾期,家人和朋友的电话也被商家打爆,让她在亲朋好友面前倍感尴尬。
1. 保持冷静:接到催收电话和短信时,保持冷静,切勿情绪失控。
2. 了解权益:了解自身权益,合理应对催收行为。
3. 积极沟通:与商家进行沟通,说明逾期原因,争取延期还款或减免利息。
4. 保存证据:将骚扰电话和短信等证据保存好,以便在必要时维权。
5. 法律途径:如遇恶意骚扰,可依法维权,追究商家责任。
1. 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,理性消费,避免过度负债。
2. 商家在催收过程中,应遵守法律法规,尊重消费者权益,避免采取过激手段。
3.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消费信贷市场的监管,规范商家催收行为,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。